现在的刊物太多了,要想办得出色也确实不容易。我看到《家》的创刊号时,第一个印像就是:挺好看。
说它好看而不说它出色,是因为它还没有达到出色的地步,但办刊的第一步“好看”却真的做到了。这本刊物内容很杂,有点“家”的意味,不太注重头绪,想到哪说到哪,虽不严谨,但很随意。这样的杂志,倒真是一本在家里看的刊物,在厨房、卧室甚至卫生间里都可以扫上两眼,不劳神,不起急,读它是一种轻松的消遣。
可以看出,它的编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像《门与窗的选择》、《陶艺与家居》等小文,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,对读者有所启发。虽然这些家居艺术没有一定之规,这些文章也未必就是教科书,但它们毕竟是一些心得,至少可以看作是引玉之砖。
我也比较喜欢《家》的风格。“有故事”、“有梦想”确实是组成“家”非常重要的因素。托尔斯泰说:“幸福的家庭非常相似,不幸的家庭却各不相同。”我倒以为,幸福的家庭同样是不同的,因为家如文章,如泉水,“不择地势而出”,“行于所当行”,如果仔细地品味,每一个家里都有动人的故事。即使“宛如平常一段歌”,也是值得珍惜的。
在这本刊物中,有些东西确实很“絮叨”,把一些所谓的名人拉进了家庭主妇的行列。但是,名人就一定要与家庭主妇不同吗?特别是在家里的时候,难道也要让这些可怜的家伙们总想着自己的“形象”、“戏份”和官司吗?当明星休息的时候,你我也在休息,这就够了。当然,如果他们在家里表现得不那么出色,你我也可以教他们几招。
现在,我的家里还没有数码相机和独具个性的“老爷车”,但我想这不能证明我永远不能拥有这些东西。也许在我高兴的时候,我也会挑一块2400元的丝巾送给爱人或朋友,有了这本《家》,我知道到哪里去买这样的东西。
今天,我们的家都不再是“房顶下养着一头猪”的模式了。我和多数人一样希望自己的家越变越好,即使今天不行,明天却未必不行。